認識戶外教育

【教育部戶外教育宣言2.0】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探索是生命的本能;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喚起學習的渴望與喜悅,增進真情、善念、美感的多元學習價值,並營造萬物可為師、處處可學習的學習氛圍。108課綱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融合了歷史人文、學科知識、自然生態的戶外教育,讓學習走入真實世界,是結合新課綱的戶外教育所欲達到的終極目標。

  臺灣處於亞太地區特殊位置,擁有最多元的自然環境,獨特的海洋國家特色,還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與文化軌跡,處處都蘊藏著寶貴的學習素材,我們具備了發展戶外教育的最佳環境。從山巔到海邊,城鄉到離島,透過校園角落、社區部落、山林水域、歷史空間、文化資產、社會踏查……等等體驗學習,延伸學校課程的認知,體驗生命的奧義。

  戶外教育扎根課綱,可以豐富學習內涵,深化知識學習、自主探索,讓學科領域的學習在真實情境中有更深刻的碰撞與體悟;增進系統思考、規劃應變,發展領導統御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促進對自我、社會、自然的了解,讓人學會知能與謙卑,領略多元、包容與尊重。

  「童年正美、青春正好」,讓孩子認識他所在的每一塊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事物!教育是創造未來的希望工程,學校是培養孩子迎向未來世界核心素養的基地。戶外教育是一項寧靜而重大的改變,將學習的概念擴大,豐富學習意義一顆帶著笑臉的地球被太陽、雲朵及河流環繞,觸動孩子全方位的發展。

  教育的伙伴們,讓我們承諾、並持續致力於:

  • 一、 確保學習者在真實世界完整、全面的學習探索權利。
  • 二、 建置多元、安全、自然與人文兼具的戶外學習場域。
  • 三、 推動常態化、優質化、普及化與課程化的戶外教育。
  • 四、 激發學生在多元情境學習中整合認知、能力與態度。
  • 五、 促進學生從山海大地的自然奧妙中領會謙卑與包容。
  • 六、 深化在地人文情感,增進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素養。

 

 

 

 

【雲林縣戶外教育概況】

 

         為協助本縣各國民中小學辦理111學年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實施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計畫-計畫二-辦理戶外教育課程,落實學校實施戶外教育課程,以期擴展學生的學習場域,提供多元學習內涵,豐富學習意義,實踐「讓學習走入真實世界」及「親海、愛海、知海」之理念,以達成自發、互動、共好之學習目標。

1.鼓勵學校將體育署之全國登山日活動結合校本課程、彈性學習課程辦理戶外教育,俾帶動學生參與登山之風氣。

2.為提升戶外教育課程之場域多元性,鼓勵學校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公告於戶外教育資源平臺之跨部會場域辦理相關課程。

3.為展現戶外教育課程之文化多元樣貌,鼓勵學校可參考客家委員會所提供「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戶外教育整合方案單項景點遊程規劃」。

4.請學校落實戶外安全風險管理,「教育部戶外教育資源平臺」(https://outdoor.moe.edu.tw),提供中小學親海參考指引、山野活動安全手冊及戶外風險管理概論等實用性資源;另為有效提升學生安全意識,請學校辦理戶外教育時,可結合安全教育,教育部已發展各學習階段課程模組及教學示例,置於教育雲「教育大市集」及「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CIRN)。

5.本縣華山教育農園、三條崙教育農園均有發展教學體驗活動,鼓勵學校結合學校課程善加運用。